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联赛 > 正文

问鼎娱乐-中超联赛成全球最年长主流联赛,CIES统计揭示隐忧

国际体育研究中心(CIES)最新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足球超级联赛(CSL)已成为全球所有主流足球联赛中平均年龄最大的联赛,这一结果引发业内对中国足球青训体系、外援政策及联赛长期竞争力的深度思考。

根据CIES的统计,中超联赛球员的平均年龄达到28.41岁,较欧洲五大联赛平均高出2岁以上,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以经验丰富球员著称的卡塔尔星联赛和沙特职业联赛,具体来看,中超球队中多数主力球员年龄集中在30-34岁区间,年轻球员(23岁以下)的出场时间占比不足15%,远低于欧洲主流联赛的30%-40%。

多重因素催生“高龄联赛”

中超联赛年龄结构偏大的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

金元足球时代遗留的高薪合同仍在持续影响球队结构,在过去十年中,许多俱乐部为迅速提升战绩,斥巨资引进处于职业生涯巅峰期或晚年的国际球星,同时与国内成熟球员签订长期高额合同,这些球员如今多数已超过30岁,但仍占据球队主力位置。

青训体系与一线队之间存在明显断层,尽管近年来各级俱乐部均按规定建设青训梯队,但年轻球员晋升至一线队的通道并不顺畅,主教练为追求短期成绩,更倾向于使用经验丰富的老将,而非冒险启用新人,某中超俱乐部青训总监透露:“年轻球员即使进入一线队,赛季出场时间也少得可怜,教练承受巨大压力,不敢轻易轮换。”

外援政策调整也为年龄结构带来影响,近年来联赛对外援名额进行限制,球队更倾向于选择即插即用、经验丰富的外援,这些球员多数已处于职业生涯中后期。

与全球趋势背道而驰

CIES的统计显示,全球足球联赛正呈现年轻化趋势,欧洲五大联赛中,德甲以25.12岁的平均年龄成为最年轻的主流联赛,法甲、英超、意甲和西甲紧随其后,平均年龄均在26-27岁之间,这些联赛普遍重视年轻球员培养,给予大量出场时间,并通过高强度的比赛加速其成长。

南美联赛同样以年轻化为特点,巴西甲级联赛平均年龄仅为26.24岁,阿根廷超级联赛为26.87岁,这些联赛成为欧洲俱乐部挖掘新星的重要市场,形成了良性的球员输出循环。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超联赛不仅平均年龄偏大,而且年轻球员输出能力极弱,CIES数据显示,中超是全球主流联赛中青年球员国际转会比例最低的联赛之一,不足2%,而葡超、荷甲等联赛这一比例超过15%。

俱乐部面临的结构性挑战

各中超俱乐部已开始意识到年龄结构问题,但在调整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

上海海港队技术总监表示:“我们正在逐步推进球队年轻化进程,但这需要时间,老将的经验在关键比赛中仍然不可或缺,而年轻球员需要循序渐进地融入球队体系。”该队本赛季平均年龄为29.2岁,队中有多名超过33岁的核心球员。

山东泰山队是少数注重青训的俱乐部之一,其平均年龄为27.8岁,低于联赛平均水平,俱乐部青训主管指出:“我们坚持从梯队提拔人才,但年轻球员需要3-5年才能完全适应中超节奏,这期间成绩波动是必须承受的代价。”

财务因素同样制约着球队更新换代,许多老将拿着高额合同,俱乐部无法轻易解约,同时又要满足足协规定的薪资帽和投资帽限制,导致引援预算有限,难以签下当打之年的实力球员。

足协政策引导与未来展望

中国足协已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近年来推出系列政策引导俱乐部重视年轻球员培养,U23政策虽已取消,但替换为更灵活的U21政策,要求俱乐部配备一定数量的年轻球员,并保证其出场时间。

足协还加强了俱乐部青训投入要求,规定每年必须将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青少年人才培养,这些措施旨在从制度上推动联赛年龄结构优化。

专家建议,除了政策引导外,还需建立更完善的球员流动机制,足球分析人士李明认为:“应该鼓励俱乐部将超过一定年龄的球员逐步转向教练员或青训导师角色,同时建立更开放的球员交易市场,让年轻球员有更多流动机会。”

中超联赛成全球最年长主流联赛,CIES统计揭示隐忧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中超联赛年龄结构转型的关键期,随着一批老将合同陆续到期,俱乐部将有机会重新构建更年轻的阵容,但这个过程需要精心规划,避免出现经验断层和成绩大幅下滑。

CIES的统计数据为中国足球敲响了警钟,一个健康的联赛需要合理的老中青球员比例,既保持比赛的经验和稳定性,又注入活力和发展潜力,中超联赛的“高龄化”现象是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但也反映了人才培养体系的深层次问题。

中超联赛成全球最年长主流联赛,CIES统计揭示隐忧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俱乐部、足协和整个足球界的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引导、青训加强和市场调节,逐步优化联赛年龄结构,为中国足球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只有在年轻球员获得足够成长空间和比赛机会的环境中,中国足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有话要说...